中国

湖南展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6月初,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场展览和表演中展现,吸引了对民族传统感兴趣的观众。

此次活动包括了苗族和土家族的26项非遗文化遗产,包括歌唱、舞蹈、武术、雕刻、刺绣、扎染和绘画。在吉首德夯大峡谷景区,游客还有机会学习和体验其中的一些文化传统。

活动组织者表示,此次活动旨在让人们了解民族文化,从而保护民族文化。现在,湘西的非遗文化遗产已经达到3200多项,其中包括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展览和表演给观众们展示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的西部边陲,与四川、贵州、广西、湖北、重庆交界。这里山川秀丽、河流密布、民族众多。其中,土家族和苗族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民间艺术和民族工艺品独具特色。

在这次展览和表演中,不仅有激情四溢的土家族地戏、苗族芦笙、龙船赛、花炮等民间艺术表演,还有让人叹为观止的民族工艺品展示,如独具匠心的苗族刺绣、土家族泥绣、木雕、银饰等。

其中,土家族地戏以其优美的旋律、歌声婉转、舞姿曼妙、戏剧表现力丰富和色彩斑斓的服饰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在土家族地戏表演中,演员们走马灯般的换上各种民族服装,展示了丰富多姿的民族风情。而刺绣、泥绣、木雕、银饰等民族工艺品,都展示了湘西傩运、土家风貌和祈福文化的核心原素。这些都深受观众喜爱。

苗族芦笙艺术是苗族的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被誉为苗族的“民族之魂”。扎染、刺绣、银饰等民族工艺品传统技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这次活动中,观众们可以近距离观赏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经验丰富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为游客展示如何将土家泥巴运用到泥绣工艺中,游客们亲身体验了土家泥绣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了湘西民族地域文化传统的神奇魅力。此外,民间歌手为大家传唱土家族地戏、歌舞等惟妙惟肖的台词和旋律,让人们感受到湘西特有的民间艺术表演韵味。

吉首德夯大峡谷景区自然风光秀美,是一个远离尘嚣、领略自然之美的好去处。而此次展览和表演活动则为景区增色添姿,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既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湘西独特民族旅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专家表示,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些非遗文化,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为湘西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此,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已经在全域开展了非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助推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和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李伟

李伟是一位生活在曼谷的中国人。他一直从事新闻编辑相关工作。他曾经深入采访过泰国政府高官、当地社区领袖和普通民众,为读者呈现出更加全面、深入的报道。现在担任Thaiger中文网中国新闻板块作者。